新闻动态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磷的营养功能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5/3/14 16:05:16

  一、构成大分子物质的结构组分

  磷酸是许多大分子结构物质的桥键物,它的作用是把各种结构单元连结到更复杂的或大分子的结构上。磷酸与其他基团连接的方式有:

  1.通过羟基酯化,与C链相连,形成简单的磷酸酯(C-O-P),例如糖磷酸酯。

  2.通过高能焦磷酸键(P-P)与另一磷酸相连,例如ATP的结构就是高能聚磷酸键与另一磷酸相连的形式。

  3.以磷酸双酯的形式(C-P-C)桥接,形成一个桥接基团,有较高的稳定性。这在生物膜的磷酯中很常见。所形成的磷脂一端是亲水性的,一端是亲脂性的。

  在DNA和RNA结构中的核糖核苷单元之间都是以磷酸盐作为桥键物构成大分子的。磷作为大分子结构的组分,它的作用在核酸中体现得最突出。核酸作为DNA分子的单元是基因信息的载体;作为RNA分子的单元它又是负责基因信息翻译的结构。磷使得核酸具有很强的酸性,因此在DNA和RNA结构中的阳离子浓度特别高。这些特殊的功能十分重要,而且和作为结构元素的磷的存在是分不开的。

  二、多种重要化合物的组分

  由磷酸桥接所形成的含磷有机化合物,如核酸、磷脂、核苷酸、三磷酸腺苷(ATP)等,在植物代谢过程中都有重要作用。

  1.核酸和核蛋白 核酸是核蛋白的重要组分,核蛋白又是细胞核和原生质的主要成分,它们都含有磷。核酸和核蛋白是保持细胞结构稳定,进行正常分裂,能量代谢和遗传所必需的物质。核酸作为DNA和RNA分子的组分,它既是基因信息的载体,又是生命活动的指挥者。

  核酸在植物个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和变异等生命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磷和每一个生物体都有密切关系。从现代生物学的观点来看,蛋白质和核酸是复合体,它们共同对生命活动起决定性作用。

  2.磷脂 生物膜是由磷脂和糖酯、胆固醇、蛋白质以及糖类构成的。生物膜具有多种选择性功能。它对植物与外界介质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有控制和调节的作用。此外,大部分磷脂都是生物合成或降解作用的媒介物,它与细胞的能量代谢有直接关系。

  3.植素 植素是磷脂类化合物中的一种,它是植酸的钙、镁盐或钾、镁盐,而植酸是由环已六醇通过羟基化而生成的六磷酸肌醇。植素在植物种子中含量较高,是植物体内磷的一种储存形式。

  4.三磷酸腺苷(ATP) 植物体内糖酵解、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中释放出的能量常用于合成高能焦聚磷酸键,ATP就是含有高能焦聚磷酸键的高能磷酸化合物。这种键水解时,每摩尔ATP可释放出约30kJ的能量。在磷酸化反应中,此能量随着磷酰基可传递到另一化合物上,而使该化合物活化。ATP水解时,随能量的释放,自身即转变为ADP。ATP能为生物合成、吸收养分、运动等提供能量,它是淀粉合成时所必需的。ATP和ADP之的转化伴随有能量的释放和储存,因此ATP可是为是能量的中转站。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高能磷酸盐具有极高的周转速率,这为代谢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积极参与体内的代谢

  1.碳水化合物代谢 在光合作用中,光合磷酸化作用必须有磷参加;光合产物的运输也离不开磷。在碳水化合物代谢中,许多物质都必须首先进行磷酸化作用。Pi在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代谢中有很强的操纵能力。Pi浓度高时,植物固碳总量受到抑制。己糖和蔗糖合成的初始反应需要高能磷酸盐(ATP和UTP)。韧皮部负载中的蔗糖——质子协同运输对ATP的需要量也很高。叶片中碳水化合物代谢及蔗糖运输也受磷的调控。当供磷充足时,叶绿体中光合作用所形成的磷酸丙糖(TP),大部分能与细胞溶质内的Pi进行交换,TP转移到细胞溶质中,经一系列转化过程可形成蔗糖,并及时运往生长中心;当供磷不足时,缺少Pi与TP进行交换,导致叶绿体内的TP不能外运,进而转化为淀粉,存留在叶绿体内。淀粉只能在叶绿体内降解。降解后形成的TP才可运出叶绿体。

  作为细胞壁结构成分的纤维素和果胶,其合成也需要有磷参加。此外,碳水化合物的转化也和磷有密切关系。如单糖之间的相互转化都必须首先进行磷酸作用,形成相应的磷酸脂,然后方可转化为另一种糖的磷酸酯。

  蔗糖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双糖,它是高等植物体内糖类长距离运输的主要形式。在光合组织中蔗糖是由C3循环的中间产物合成的,在非光合组织中蔗糖也可由单糖合成。从结构上看,蔗糖是葡萄糖和果糖缩合而成的,但不能直接合成,必须先与尿三磷作用形成尿二磷葡萄糖。生成的尿二磷葡萄糖可通过两个途径合成蔗糖。

  蔗糖无论是由何种途径合成,都离不开磷酸化和ATP。此外,蔗糖与淀粉之间也经常相互转化。例如,粮食作物的种子,在成熟过程中,需要把叶片中运输来的蔗糖在种子内转化为淀粉储藏起来;而在种子萌发时,又把淀粉转化为蔗糖,运往生长中心,供幼苗利用。上述过程都与磷有密切关系。

  2.氮素代谢 磷是氮素代谢过程中一些重要酶的组分。例如,磷酸吡哆醛是氨基转移酶的辅酶,通过氨基转移作用可合成各种氨基酸,将有利于蛋白质的形成。硝酸还原酶也含有磷。磷能促进植物更多地利用硝态氮,磷也是生物固氮所必需。豆科作物缺磷时,根部不能获得足够的光合产物,从而影响根瘤的固氮作用。氮素代谢过程中,无论是能源还是氨的受体都与磷有关。能量来自ATP,氨的受体来自与磷有关的呼吸作用。因此,缺磷将使氮素代谢明显受阻。

  3.脂肪代谢 脂肪代谢同样与磷有关。脂肪合成过程中需要多种含磷化合物。此外,糖是合成脂肪的原料,而糖的合成,糖转化为甘油和脂肪酸的过程中都需要磷。与脂肪代谢密切有关的辅酶A就是含磷的酶。实践证明,油料作物比其他种类的作物需要更多的磷。施用磷肥既可增加产量,又能提高产油率。

  四、提高作物抗逆性和适应能力

  1.抗旱和抗寒

  (1)抗旱:磷能提高原生质胶体的水合度和细胞结构的充水度,使其维持胶体状态,并能增加原生质的黏度和弹性,因而增强了原生质抵抗脱水的能力。应该指出的是,以往的教科书中曾强调过磷有促进根系生长的作用,因而有“磷能促进根系下扎,吸收深层水分,有助于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的提法。其实,磷对非储存根的作用不如储存根作用明显。试验证明,施用磷肥对提高甜菜块根产量有明显作用,但对大麦其表现就不相同了。在不缺磷的土壤,施磷对大麦根没有明显增长的作用,随着磷肥的增加,地上部仍能继续增重,而根已停止增长。在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根的生物量虽有增长,但达一定程度后即停止增长。因此,必须认清磷对不同类型根系的作用是不同的。

  (2)抗寒:磷能提高作物体内可溶性糖和磷脂的含量。可溶性糖能使细胞原生质的冰点降低,磷脂则能增强细胞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从而增强作物的抗寒能力。越冬作物增施磷肥,可减轻冻害,安全越冬。

  2.缓冲性 施用磷肥能提高植物体内无机态磷酸盐的含量,有时其数量可达到含磷总量的一半。这些磷酸盐主要是以磷酸二氢根和磷酸氢根的形式存在。它们常形成缓冲系统,使细胞内原生质具有抗酸碱变化的缓冲性。当外界环境发生酸碱变化时,原生质由于有缓冲作用仍能保持在比较平稳的范围内,这有利于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磷酸二氢钾遇碱能形成磷酸氢二钾从而减缓了碱的干扰;而磷酸氢二钾遇酸能形成磷酸二氢钾,减少酸的干扰。

  这一缓冲体系在pH值6~8时缓冲能力最大,因此在盐碱地上施用磷肥可以提高作物抗盐碱的能力。

版权所有 不得抄袭 石家庄市藁城区金禾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 
电话:400-030-1218 地址:藁城市南孟镇韩家洼村 
 本站由【蓝点网络】设计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