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施用量计算公式
主要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
⒈一般大田作物包括相应的茎、叶等营养器官的养分数量;
⒉块根、块茎、果实均为鲜重,籽实为风干重;
⒊大豆、花生等豆科作物主要借助根瘤菌固定空气中的氮素,从土壤中吸收的氮素仅占三分之一左右。
施肥量的确定可以分为养分平衡法、田间试验法,鉴于农资经销商的工作需要,我们只介绍养分平衡法的基本计算原理。养分平衡法的基本概念是作物的养分吸收量等于土壤与肥料二者养分供应量之和。肥料为作物提供的部分养分要通过施肥来进行。但作物施肥量与肥料养分供应量并不完全相同。因为投入农田的养分仅有一部分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考虑到肥料利用率因素,施肥量可通过下式推算:
计划作物施肥量(kg)=(计划产量所需养分总量-土壤养分供应量)÷(肥料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作物施肥量是指施用某一养分元素的量。
具体到化肥品种,实物化肥用量则要通过下式推算:计划作物施肥量(kg)=实物化肥用量(kg)×有效成分含量(%)
其中:
1.计划产量所需养分总量(kg)=(计划产量/100)×每形成100kg产量所需养分数量(参照不同作物形成100kg经济产量所需养分大致数量表)。计划产量则是当地作物3年平均产品产量再增加10%-15%。
2.土壤养分供应量(kg)=(无肥区产量/100)×每形成100kg产量所需养分数量。
土壤供肥量一般通过土壤取样化验来估算。在没有化验条件的情况下,也可通过不施肥时的产量 (空白产量)来进行估算。
3.一般情况下,化肥的当季利用率为:氮肥30%-35%,磷肥20%-25%,钾肥25%-35%。
问题
原因
解决方案
烧苗
肥料浓度过高
1、大量浇水
2、叶片喷施磷酸二氢钾
3、及时补种改种
肥料不化
土壤干旱
肥料本身包衣过厚
肥料养分低填充物多
1、选择高浓度肥料
2、施肥后浇水
3、忌撒施土壤表面
同一肥料长势不一样
施肥不均匀
土壤肥力差异
重茬效应
地势低洼土壤板结
上茬除草剂残留
土壤湿度大或者干旱
1、分次施肥、长势差的及时追肥
2、尽量不要多年重茬
3、多用有机肥调节土壤理化性质
4、禁止使用劣质除草剂,减少对下茬影响
5、合理灌溉保持土壤湿度60-70%
僵苗
土温低导致缺磷
土壤中有较多的还原性物质,如硫化氢对稻根产生毒害
偏施氮肥土壤缺锌
土壤盐分重
1、注意微量元素的施用尤其是锌肥
2、调整播种时间错过低温寒潮
3、多用有机肥改良土壤减少土壤毒害
4、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土壤过分干旱
叶片不正常
发红--低温缺磷
发黄--尿素过量
发白--缩二脲中毒
其他--缺乏中微量元素
1、平衡施肥
2、改变施肥习惯
3、及时叶面补充微量元素
施肥方法
撒施条施穴施
根外追肥
1、撒施--易流失干旱禁用
2、条施--效果好
3、穴施--禁止离根太近
4、根外追肥--少量多次
种肥
不易做种肥的肥料
1、高浓度的化肥(如尿素)
2、吸湿性强的化肥(如硝酸铵)
3、挥发性强的化肥(如碳铵)
4、含氯化肥(如氯化钾和氯化铵)
5、高浓度的复合肥料
施肥误区
急于求成
贪大求多
出现问题再补救
个人偏好
1、施肥时赿靠近植株,肥料赿易被吸收
2、农作物出现缺肥现象后再施肥
3、只要农作物营养生长好(抓住苗),就能获得高产
4、只要多施肥料,就能获得高产,效益就高只注重大量元素施入,不注重中、微量元素施入
化肥的鉴别【一】
包装功能颜色含量名称
1、包装越花哨的肥料可能质量不咋地
2、承诺功能越多的肥料越不靠谱
3、颜色越花的肥料越不放心尤其是钾肥
4、相比之下含量高的肥料不错
5、不要外国肥料就进口的
化肥的鉴别【二】
外观溶解度燃烧
1、氮肥白色结晶状,钾肥为白色结晶,但加拿大钾肥为红褐色,磷肥灰白色或灰色。
2、氮肥和钾肥都可溶于水,而磷肥仅部分溶于水或不溶于水。
3、大量冒白烟,有氨臭,酸味、有爆裂声,干炸跳动,助燃作用。